文学馆 > 御用文人 > 第37章 邰书记的大干快上 3

第37章 邰书记的大干快上 3


丁山毕竟是丁山,像不像领导干部,并不妨碍丁山对工作的热情。丁山的实际工作还是有口皆碑的,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准则,干练高效的工作质量,每个人都看在眼里。他还时不时在国家、省部级报刊发表一些署名文章什么的,他发表的署名文章,大都是行政调研文章或论文,都是结合实际工作,这个研究那个研究,这个对策那个对策,这个思考那个思考什么的,每发表一篇文章,总能引起一些反响,一时名声大噪。

        背地里,有些人这样议论,那种议论市里的事,丁山从不参合。用一个专业术语,那叫政治上成熟了。

        邰从化在上午下班前可能就与梅娟约好了,两人不声不响地要了快餐盒饭。当然,理由一定是冠冕堂皇的了,加班。

        无可置疑。

        于是,两人就忘乎所以地在邰从化的办公室里亲热起来。邰从化的办公室有一张床,是邰从化午休用的,床不是很大。可以想象得出,他们在那么小的一张床上做起爱来一定很不舒服。这是有人传出话来后许多人的担心。不过,爱情有时会像洪水猛兽,不择地势,不分场合,汹涌澎湃,畅快淋漓,一泻千里。因此,邰从化和梅娟的赤诚相见就不会像对领导讲话稿那样要求一丝不苟了。

        上午快下班时,梅娟手拿一份材料,大踏步地走进邰从化办公室。他们用不着鬼鬼祟祟的,堂堂市委书记,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两情相悦,由来已久,干吗小鬼见不得大灯亮?况且,梅娟身为未婚女子,天不管地不收的。资源整合,谁也懒得管。梅娟走进邰从化办公室后,咣,关上门。大楼通体都在打颤。除去值班室的值班员,没人听见。

        邰从化和梅娟接吻是保洁员发现的。那大概是在他们两人完成两个饥饿之后做起了一种游戏。那种古老的无声的游戏没有多少新鲜,但是特别耗时。他们不经意之间已经过了一个午休时间。下午上班前,保洁员要给邰从化的办公室打扫一次卫生。保洁员有邰从化办公室的钥匙,可是怎么也打不开门。认真负责的保洁员她以为锁坏了。但他又听到里面有响动。以为有强盗正在邰从化房间作案。还喊得保安帮忙。邰从化这才整衣振容开门。保洁员本来听说过他们的传闻,一看他俩真的在一个屋里,而且神情慌张。保洁员便说得有鼻子眼睛的,像她目睹了整个过程一样。

        不过,丁山始终不相信。一是一向做事精明的邰从化,他做事一向天衣无缝,不会给人落下口实。二是梅娟和自己谈了那么长时间的恋爱,都没上过床,证明梅娟不是那么随便的女人。保洁员说看到他们接吻完全是主观臆断。

        不过看似平静的机关大楼,为这事还是议论了好久。有人说,一定是梅娟主动,道理很简单,母狗不松胯,公狗不爬背。不过,责任肯定是梅娟的。假如邰从化不是书记,不能给她遮风挡雨,给她提拔升迁,她会心甘情愿的跟邰从化吗?不会。

        有人说,如果不是邰从化,那个男人是我,当然我不是那样的男人,但权当是我,那么,你设想一下,我会不会得到她的接纳呢?

        ……

        丁山不愿听他们的议论。但愿一切都是假的。

        尽管梅娟对丁山不怎么样,但丁山从骨子里还是想帮梅娟一把,不想听到背后有人说她的闲话。丁山想,首先应从提升她的水平开始。毕竟,她是分管调研信息的副主任。

        看到梅娟的许多署名文章发表后,外界许多人误以为梅娟是另外一个人。

        丁山有次去某部门送文件,有干部问:“听说你们办公室有两个梅娟?”

        丁山愕然,一个单位怎么有俩梅娟?

        “经常在报上发文章那个是你们单位那个梅娟?”有人问。

        “她也会写文章?”有人反问。

        “不会写文章怎么能在市委办当分管调研信息的副主任呢?”丁山回答得理直气壮。

        “是秘书替她写的吧!”有人表示怀疑。

        “她本身就是秘书。哪还有什么秘书!”丁山的回答有可信度。

        有次省属刊物《内部参考》到手,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很为梅娟的署名文章折服,于是择日前去请教:“主任,您近期发表的那篇文章太棒了,无论是揭摆问题,提出对策,几点启示,都很到位,您百忙中能写出这么高质量调研文章,我得请教您啊。”

        梅娟却一时想不起来,说:“哪篇?”

        “就是您最近在《内部参考》上发表的那一篇。”梅娟回忆了一下,喝了一口水,悠然飘起,然后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姿态,这个嘛那个嘛地高谈阔论开了。梅娟讲得很超然,很悠然,大学生却听得如坠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梅娟讲的不但与那篇文章毫不沾边,而且语无伦次,思维混乱,简直接近胡说八道了。梅娟的经验介绍完了,大学生的脑袋也快要炸裂了。但大学生还是很礼貌地说:“主任您讲得真好,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梅娟突然想到自己发表了那么多署名文章,邰书记似乎从来没有张开金口玉牙表扬过,甚至连一句“不错”之类的客气话都没有。觉得有些不对。她找到丁山私下商量。丁山想了想说,今后的文章署上你的名和邰书记的名。梅娟心里暗笑:又不是结婚证,两个名字写在一块儿做哪样。丁山说,先署上你的名,再搭上邰从化的,邰书记一没参与调研,二没参与起草,署个名就不错了。梅娟马上反对:自己的名字怎么能放在领导的前面,于是把邰书记放在前面,她在后面。停了一下,梅娟说,还是不对,自己怎么能和领导的大名排在一起,于是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这样,文章就变成邰书记一个人的了。秘书写文章由领导署名,这是正常的,反之就不正常了。不正常在机关就是正常的,正常在机关就是不正常的。

        从这以后,梅娟署名发表的文章数量为零。邰从化这个大名在各级报刊频频亮相,其实这都是丁山的成果。在这次脱胎换骨中,丁山终于意识到过去自己发表署名文章以及梅娟发表署名文章是多么致命的错误。其实,领导干部有时和小孩一样,没什么神圣的,对领导干部的人格和风范,不必太苛求,更不能用太高的标准去衡量。毕竟,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人,没有弱点是不可能的,没有人性的弱点就更不可能了。这个道理,如果早几年弄明白,自己的进步也许会更快一些。

        为了使事情不致于显得过于突兀,避免给人以领导窃取秘书成果的误解,丁山特意做了解释:“这些成果,主要研究的是实际工作,全部是您在具体工作中的一些思路和思考,我们吧,只不过执了一下笔,算不了什么,就不用署我的名了。”丁山用了我们二字,显然是代表了梅娟。

        邰从化超然地说:“你们的这些调研成果我都看了,能把我的一些思路和思考整理出来,说明你的水平不错啊!”

        丁山回味着邰从化的话,这话简直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其实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三句话,第一句承认调研成果是丁山他们的,第二句认可思路和思考是自己的,第三句等于扔了块骨头表扬丁山他们。按理说还应有第四句,那就是描一描署名的问题,但邰书记偏偏没有描,这就意味着署名问题勿需多言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天南海北的报刊编辑部寄给邰从化同志的稿费,邰书记显得很大度,慷慨地对丁山说:“我那些东西,你执的笔,稿费,都给你吧!”

        丁山反而不会说什么了,听邰从化的口气,给你稿费,是他的慈善之举了。

        后来稿费如数领回,感到从没有过的烫手,总有占了邰从化便宜的感觉,于是逢端阳、中秋、春节,拿稿费买了礼品馈赠邰书记,心里才稳妥不少。

        许多人都说丁山可真是变了,变得成熟,有了领导的风范。

        丁山的干劲更足了。那天晚上十点多钟了,丁山还去办公室加班。正在他打开办公室门的时候,发现邰从化的门开了,梅娟从里面出来,一只手在梳理着头发,邰从化跟在后面,也在清理着衣领。

        丁山愕然!

        几天来,丁山的心情很乱,他也说不清为什么。纵然梅娟和邰从化之间有什么非正常的关系,丁山也没有权利忌恨。梅娟是你什么人?不是,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一起工作的上级领导。

        丁山无心在办公室坐,逛进了新华书店。自从调到机关工作后,他少有逛书店。不是他不爱读书,而是他没有时间读书。突然一本《郎壳子的草根文化》跳进了他的眼里。写本市的书?一看作者,是彭小天啊!他马上打彭小天的电话:“老兄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哦。出书了也不送一本学习啊!”

        “有你的,一定有你的,只是还来不及给你送去!”

        “不麻烦啰,我自己买一本算了!”

        “不要这样说,还要请你指正咧!”

        ……

        在彭小天的那本书旁,还有一本市人大副主任写的《朝阳集》,丁山瞟了一眼,没有拿起来。不知是什么内容。从没写文章的人出书,而且既不是大领导也不是明星。那书肯定没什么看头。

        走出书店,丁山毫无目的地在街上瞎逛,思绪也毫无目的。写了这么多年的官样文章,草稿纸有了半麻袋,前两天卖给收破烂的,应得三块五毛钱,可人家只给三块钱,说没有零钱。这相当于工作这么多年只值三块钱啊?在郎壳子,自己多少也算个名人了,走到哪,人家不是这样介绍自己:他啊,大才子,会写文章!可自己写了些什么呢?如果也像彭小天那样出书的话,只能收录《关于XX增产增收的调查报告》《全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在全市XX会议上的讲话》。谁看啊?那纯粹是在制造垃圾。就如有的领导出书那样,学识未见得渊博、观点未见得新颖、思想未见得深邃,读之味同嚼蜡。虽不敢说是害人不浅,但谓之是误人子弟的废品也不为过。难道这些领导干部就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吗?不是!此书品位虽不高,但价位却不低。打个电话、甚至使个眼色,基层干部哪个不“兴冲冲”地来用公款批发几百本,还要煞有介事地请领导签个名,当面吹捧一番,心照不宣,两相默契。一些力度大的领导,说不定还要在基层干部的“强烈要求”下,再版加印,销量堪比当下流行的畅销书。一个套路下来,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就名正言顺地进了腰包。一位领导干部颇有心得地感叹:要想富,出书是条路。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63/63713/34777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