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千古大明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粮谷储备和“存粮制” 上

第一百一十五章 粮谷储备和“存粮制” 上


很快在侍者的忙碌下,厅内的血迹就被收拾干净,酒菜也端了上来。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都落座。

        心中忐忑的粮商们,只能顺着王爷的意愿,坐了下来,纵然桌上都是美酒佳肴,可见过之前的一幕又有哪人心中还有饿意呢?

        拿起筷子,勉强吃了几片蔬菜,朱由校自己也吃不下去了。这桌上其实都是往日他最爱吃的,一看就是赵大娘的手艺。

        可是现在只要看到肉,他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之前血肉模糊的两人,这让他对任何的美食都难以下咽,尤其是桌上那盘他最爱吃的红烧肘子。

        放下筷子,扫了眼台下的众人,知道他们也没心情吃,他也不准备卖关子了,趁热打铁,让人拿过他提前口述好,命人抄好的关于粮谷储备的计划书,一一发放到众人手中。

        这份计划书,是朱由校结合他对后世国家粮食储备计划的一知半解,再加上当地百姓民情的了解,加以整理和总结想出的一个,他认为可行的方案。

        计划书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由官方运营的,粮食储备和运输系统,禁止地主乡绅,以及粮商们私自建库囤粮。

        这个计划书因为是临时想到的,所以还不是很完善,关于这个储备运输系统的建立,目前还只限于在广州城和附近的几个直属县镇。

        计划书中写到了,要在广州府内先后设立八座巨型粮仓,四座位于内城,四座位于即将重新翻建的外城,而内城的第一座粮仓,最快明日就选址建造,所属的县城也要按照一定规格设立一座此类粮仓。

        和以往的官府粮仓不同,这新的粮仓将独子划分一个系统,将不归当地官员统协各地官员无权过问。

        直接由朱由校这个王爷,派专人管理,专人运输,在突发状况时只有他才有权利调配这些粮仓中的粮食。

        而以往当地官府的官仓和用来应对应急状况的义仓,还是按照旧制,由各地官府管辖。

        要说和以往粮仓不同,这新设立的有很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更为庞大了。

        就拿目前广州城的官仓对比吧,城内官仓都是木质结构的,在地上架高两层的平仓,一共二十四间总容量也不过三万石。

        容量小占地面积大,还很不安全,一旦走水后果不堪设想。又因为当地的天气原因,通风的情况也不是很理想,时不时就要拿出来晾晒,不然存放个一年半载粮食就受潮腐败了。

        但是按照朱由校设想中,新建立的粮仓就不一样了。采取的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多层粮仓,仓顶设有专用的通风楼,下面铺上木质的地板,不但坚固耐用,防潮防火,更是冬暖夏凉,温度恒定,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存放时长。

        一栋有三层,原本二十四间的占地可以容纳二十四栋,因为土木结合的原因每间粮仓可以建的更高,这样单间的容量也上去了。

        同样的面积,新建立的粮仓可以容纳下原本五倍的粮食储量,三万石变成了十五万,而这种大型的粮仓单单广州城内就要建立起八座,足以容纳一百二十万石的粮食储备!

        县城的粮仓即使按照广州城的规制减半设立,也可以容纳下7.5万石,是原本广州城官仓的2.5倍,是县城旧制储备的是七倍有余。

        上面的这些内容,虽然粮商们看过都觉得很震撼,觉得这个王爷很有魄力,但是和他们的关系并不大,所以他们只不过大致的浏览下,就向下翻去,去找这个计划书开篇的就提到的禁止粮商建库囤粮的细节!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看到了上面的内容,每一个粮商的脸上都面如死灰。

        关于禁囤粮的细节,严格的限制了朱由校治下,所有的地主粮商,禁止他们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在他治下的任何地方,私自建设粮仓粮库,用来囤积或运送贩卖粮食。

        官府也将颁布一条新的政令,施行一个从未有过的“存粮制”。

        “存粮制”是以人为单位,限制了士农工商乃至他治下的官史所有阶层的人均存粮,每一人的家中存粮,将被限制在五年的用量,只有官史是十年。

        也就是说,按照人均一年消耗一石粮食计算,一个平民百姓假设他的家里只有他一口人,那么家中只可以存放五石粮食,官史十石,超出的部分将会被充公。

        要是超出的数额巨大,达到一定当量,甚至还会被下狱关押,抄家砍头。

        可以说“存粮制”是从未有过的,最严厉的限制囤粮的举措。但这个严厉却是对那些地主官绅,以及粮商们来说的,因为只有他们的家中才会囤积数量巨大的粮食储备。

        普通的百姓,除非遇到灾年,平常的年份,别说是五年的存粮,两年的都少有,大多都是留下一年的口粮和第二年的春耕种粮,剩下的都卖掉换成了必备的生活用品了。

        对于百姓来说,粮食就是简简单单填饱肚子的食物,够吃就行,囤多也毫无作用,时间长了还会变成沉粮,即不好吃也不值钱。

        只有那些把粮食当成发财工具的人,才会去囤积去贩卖,甚至去炒作,去哄抬粮价,为了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地主官绅们,囤积粮食的目的和粮商们还不大一样。他们囤积的粮食大都是自家名下的田地出产的,也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生产的。

        他们囤粮一是为了以备后患,为可能遇到的灾年或是突发情况做准备。遇到灾年的时候他们可以把自家库存的粮食借给名下的佃户,既赚到了名声,还能赚到利润,遇到那些活不下去的自耕户,甚至用点粮食就能白得到一块土地。

        第二是因为粮食丰收,粮价掉的太低,卖掉没有利润,所以屯着等粮价高点了再卖。

        但是粮商就不一样了,他们既不生产粮食,也不大量的消耗粮食,只是单纯的低买高卖,平常的年份也到罢了,遇到灾年只会苦了百姓,富了他们。

        而这往后的灾年还不知道有多少,要是不趁着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和如今抓到的这个把柄,彻底打消这帮人的念想,等到了灾荒不断的时候。

        再想动手,到时面对的可就是一个一个家财万贯,赚红了眼的富商啊,那时要付出的代价远可比现在要多得多。

        正是因为知道了二者目的的不同,和商人逐利的本性,朱由校才定下来下面这个对这两者至关重要的收粮计划。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85/85112/47454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