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穿越之神剑惊天 > 129回 方天化大败普渡 大潮流三教合一

129回 方天化大败普渡 大潮流三教合一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书接前文。前文书说到十四位绝顶高手上台接受天下英雄的挑战。“好!我宣布挑战赛正式开始!”徐世珍高声喊道。

        话声刚落,自东看台上蹦上一个人来,点手唤普渡,“普渡真人,你可认得在下?”众人定睛一看,见蹦上来的这位是个五十来岁的半大老头儿,短衣襟小打扮,收拾的干净利落。

        其他高手一听,顺台阶下台去了。

        “无上天尊!认得,认得!这不是山西万里白树林三教堂的大堂主,翻掌震西天方天化吗?贫道记得三十年前上届八十一门英雄盛会之上,大堂主曾经登台献艺,以一手翻天三十六路‘震天神掌’一举成名,赢得了一个‘翻掌震西天的’美名,威震天下!所以,贫道对大堂主印象颇深。三十年不见,大堂主”风采依旧,威风更盛,真是可喜可贺!”原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真人”谢道缘打稽首,满脸堆笑说道。

        “听老门长一席话,天化可真是受宠若惊!不过呢,客气归客气。老门长,今天我是上来挑战的,所以老门长要想用几句漂亮话就把我打发了,那可就想错了!既然我已经上来了,咱们就得比划比划!就算是做做样子呢,也得照量照量,也好让我回去交差啊!对不对呢?”

        “怎么,大堂主想跟贫道伸伸手吗?”普渡听罢微微一笑,单掌打稽首说道。其实方天化是话中有话,交差?交什么差?他是三教堂的大堂主,他向谁交差?但是,普渡没有注意这些,如果注意了,也就不会大意了。

        “不错!方天化正是这个意思,天化久仰老门长的大名,早就想在您老台上领教几招,一直没有这个机会,今天这机会终于来了!还请老门长不吝赐教!”方天化说得非常客气。

        “既然如此,贫道就陪大堂主走上几个回合,请!”普渡真人往后一撤,来在八卦坛的中央,站了一个下风口,道了一个请字。

        “请!”方天化站在上风口亮开了门户。

        “无上天尊!大堂主请动手吧!”普渡做了一个防守的架势,说道。

        “高!老门长真不愧为天下武林的领袖,真有涵养!既然如此,那恭敬不如从命!天化可要撒野了!看掌!”翻掌震西天方天化说完晃掌冲了上来。

        耳轮中就听到“啪!”的一声,有一人扑通一声仰面栽倒。众人心说这方天化太也榔槺点儿了吧!就这点儿能耐还上什么台,当什么绝顶高手啊?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众人一阵叹息。

        可是当众人定睛仔细观瞧,无不大跌眼镜,大呼上当,大感诧异!

        怎么回事?原来众人仔细一看,发现八卦坛之上,倒地的那个人不是方天化,而是武功排行在第二的普渡真人,而方天化则笑呵呵地站在那儿耀武扬威,自吹自擂!

        “各位!在下方天化,山西万里白树林三教堂的大堂主,江湖混号‘翻掌震西天’!我刚才打的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川峨嵋山八宝云霄观的老观主,前任八十一门总门长,武林之中的第二大高手!结果怎么样?被我一掌给拍到了台上!哎!这个脆快劲儿就别提了!各位知道我使的是什么功夫吗?我刚才所使的那一招正是我的成名绝技‘震天神掌’的头一招,我给它取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威震南天门’!看我这一招使得多漂亮!一招就把这么大的普渡真人给拍这儿了!这叫什么?这叫能耐,这叫功夫!有谁不服的可以上台领教领教,不过要是没有两下子的,我劝你还是别自找不痛快,小心我向拍普渡一样把你也拍这儿!”方天化打了个大胜仗,赢了普渡真人,乐得找不着北了,在台上满嘴里跑舌头,开始说开了大话,说得没边没沿,什么大说什么,可让他得漏儿了,可劲儿吹吧,有骆驼不吹牛。

        这时有人上来把普渡搀扶下去,治伤去了。方天化心中冷笑,“哼哼!今儿个该着我露脸,老家伙你自找倒霉,怨不得我,谁叫你麻痹大意,不拿我当回事儿了呢?以为我翻掌震西天不配跟你动手,以为我就是一个饭桶加草包!这回知道方天化非等闲之辈了吧?活该!”

        这一掌打得可不轻,正打在脑门儿上。这一掌怎么挨的,咱得说清楚。不然,怎么堂堂一个武林第二大高手连一个连十四大高手都算不上的一个方天化都打不过,这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是不是你说错了?没有,的确是方天化打败了普渡真人,这是千真万确!

        不过这其中是有原因的,我这一说,大伙儿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先从普渡这边说起。首先,普渡真人被关押了两个多月,吃不得吃,喝不得喝,还不得休息,连生气带窝囊,整个人都憔悴了。想想自己的这一生是多么的威风,自幼拜在陈抟老祖门下,深得老祖真传。三十年前在八十一门英雄会上,一举夺得第二名,仅将于三师弟于和,成为八十一门的总门长,武林中的总盟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以说自己就是土皇帝。没想到老了老了却把大本营给丢了,最窝囊的是自己边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地就被关押在地牢之中。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经常精恍惚,这武功自然而然的下降了老大一块。

        再者,自己与方天化远日无怨,近日无仇,刚才说得好好的,就是走个过场。话又说回来了,就算自己武功有所下降,对付区区一个方天化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有此两点,普渡真人精神有些放松,根本没拿方天化当回事,这才发生了刚才那副出人意料的场面。

        再说说方天化这头,按说以他的功夫,根本不可能打败普渡真人,更何况是一招奏效,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可是为什么他偏偏却做到了呢?这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一个多月前,他正在山西万里白树林的三教堂中,和二堂主“铁掌霹雷子”詹风詹明奇、三堂主“肩担日月携昆仑”陈仓和尚,三人一起练功夫。他们三个一僧、一道、一儒。大堂主方天化是儒家弟子,供奉孔圣人;二堂主詹明奇是道家弟子,供奉老子李耳;三堂主陈仓是佛家弟子,供奉释迦牟尼佛。在一个大堂上供奉着儒、道、佛三教祖师,所以取名“三教堂”。这正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化思潮“三教合一”的一个大方向的一个具体表现。

        他们正在练功之时,来了四位不速之客,就是李凌云他们几个。他们前来下书,邀请三位堂主赶往峨嵋山赴八十一门英雄会。

        他们三人老早就到了峨嵋山,一屁股就坐到了八宝云霄观。凌云子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且每人赐给了一粒丹药,声称此丹服用之后,可以使内力大增。三人大喜,果不其然,服用之后,境界大增,由原本的武者境界,达到了现在的武道先天境界大成的境界,实力增强了百倍不止。正所谓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受了人家的恩惠,就得听人家的摆布,三人只得同意充当三清观的打手,挑战天下英雄。

        普渡真人本来境界就只在武道先天中期的境界,况且今天又不在状态,加之过于轻敌,所以才遭此横祸,被方天化打了个仰面朝天,一口气没有上来,昏死在台上。

        再说普渡真人,被人抢救下去。徐世珍伸手一指,一道白光从天而降,将普渡包裹在内。一股真气钻入体内,沿着经脉运行一个大小周天。再一看,普渡内伤痊愈,睁开眼睛,一骨碌身从地上站起来。对徐世珍千恩万谢,也没有脸面再上去丢人现眼了,只得在台下老老实实地观看下面的比武。

        刚才提到了三教堂,说到了三教合一,再多啰嗦几句。

        所谓“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道教、佛教三个教派的融和。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二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潮流,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

        三教概念的出现和被社会所广泛接受,是在魏晋南北朝时率先由佛教表现出来的。在这一时期,由于一些帝王的崇佛,以及佛教作为一种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生气和丰富内涵,使佛教成了三教的中心。

        最有名的就是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晚年盲目迷信佛法,达到疯狂的程度。萧衍曾亲自到了同泰寺,舍身出家,做了住持和尚,三日后还俗,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大通。此后又三次舍身出家,并以巨款将其赎回,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迷信佛教的一位皇帝。其实萧衍只能算是迷信佛教,因为他的佛法并不高深,却要装作高深,所以才会做出让人难以理解的荒唐事情来。他在位期间达摩祖师来到中原,他对于达摩的高深佛学根本听不懂,达摩只得北上少林寺。但是由于他的这种盲目的迷信佛教,却使佛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梁武帝晚年盲目迷信佛法,纵容邪恶。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南北朝时,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在北朝表现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在南朝只是《夷夏论》、《三破论》等义理争辩。同时佛道之间也相互交流,借鉴对方的教义理论。

        隋唐两宋是一个阶段,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至隋唐两宋,不仅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皇帝自认为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唐朝皇帝崇信道教,并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俗称太上老君。唐玄宗推动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盛唐高道辈出,孙思邈的《千金方》推动了医药学的发展,成玄英、李荣和王玄览的重玄学说发展了道教理论建设,茅山派宗师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天隐子》提出的修炼方法成为内丹学先驱,道教学者对教义、修炼、斋醮及科学技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时的道派在理论教义和法术科仪上相互融合,以终南山、茅山宗为道教主流。

        当时,三教之间关系成了政治上的一个热门话题,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虽然表面上呈现了三家之间的区别与矛盾,但客观上却为三教的思想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并反映了社会政治对整合三家的需要。如唐“贞元十二年四月,德宗诞日,御麟德殿,召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与渠牟及道士万参成、沙门谭延等十二人,讲论儒、道、释三教”。三教在唐宋时频频进行的廷争,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陈述与辩论,结果却有了更多共同使用的词汇、概念和思维表达方式,若“借儒者之言,以文佛老之说,学者利其简便”,客观上使三教在内质上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认同。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

        中唐以后,天子生日举行有关三教的传统性活动──三教讨论”,致使“中唐产生了三教一致的思想”。不过由于这些辩论的主题方向往往是在儒家经世致用的框架下展开的,目的是为了皇朝的“鼎祚克昌”和“天下大定”,故三教连称在唐代,虽然亦将三教置于相同的地位,但此时三教内的重心,已由佛教转入到儒家,因为“南朝的梁陈,北朝的齐隋都极力提倡佛教。唐代思反其道,便极力提倡儒家经世之术”,并作为组织上述三教辩论的出发点。

        北宋统治者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太祖和宋太宗为此奠定了基础。宋真宗和宋徽宗掀起了两次崇道热潮,编修道藏,大建宫观,册封神仙。北宋时期符箓道法兴盛,最有影响力的是茅山、龙虎山、阁皂山三山符箓,高道众多的茅山宗实力最强盛。内丹学经过陈抟、张伯端、王重阳等人的发扬而逐渐成为道教主流,陈抟在易学、黄老、内丹三方面都颇有建树,全真南宗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是修炼术上一部承先启后的重要经典。

        道教自古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在宋朝以前以正一道为主。宋朝道士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主修内丹,兼修符箓,注重“性命双修”。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此后全真道成为世界道教主流。

        不论是魏晋还是隋唐,三教的并提,都可以说有着以下的意味:第一,表明作为社会的意识力量,儒、道、释各有影响范围,可以说三分天下,虽然其间常有高低先后之争。第二,所谓三教归一、三教一家之类的说法,不论是出于那一家之口,无一不是从维护社会道德,有利政治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这种“一”致被强调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第三,三教仍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形态,不过相互间在观念和思想方式上,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从外在功能上的互补加深到内在思想上的融通。第四,由于自南北朝起玄学的消退和经学的东山再起,尤其是王通、韩愈等人对新儒学的发展,一直到程朱理学的兴起,儒学主导社会意识的动能日益强大,促使三教在隋唐之后各朝儒家倾向的势头也愈来愈明显。

        宋明理学,正如很多学者所已经指出的那样,它的形成,是吸收了不少佛、道二家思想的结果,也强化了它的宗教气息,“尤其是理学家的修养功夫,无论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主致良知主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等等,莫不含有宗教上祈祷面目”。

        元明是一个阶段,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

        元明以后,佛教与道教衰落,理学勃兴。理学以孔子的伦理思想为核心,摄取了释、道的大量哲学思想、思维形式和修持方法,使三者密切起来,难解难分”。甚至可以说,宋明理学作为“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佛家还要佛家”,故可以说其本身就体现着三教合一。

        然而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况。第一,宋明的新儒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一头独大的社会统治意识,完全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格局。第二,佛、道二家逐渐在“三教”中沦为配角的地位,这也降低了它们作为宗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第三,在儒家内部,三教合一的思潮发展也愈来愈强烈。

        三教合一概念在明代的提出,必定是当时的社会中已经有了合三教为一教的某种实际形态存在,哪怕是一种模糊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社会上确存在三教形态上的共一。如到了明代,三教共同崇拜的神祇日益流行,其中最盛的是关帝信仰,约成书于明中期的《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称关羽君临三界,“掌儒释道教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再如晚明的林兆恩甚至创立以儒为主体的三教合一的宗教“三一教”,宣称要通过“炼心”、“崇礼”、“救济”等手段,“以三教归儒之说,三纲复古之旨,而思易天下后世”,甚至“立庙塑三教之像:释迦居中,老子居左,以吾夫子为儒童菩萨塑西像,而处其末座。缙绅名家亦安然信之奉之”。实行了三教在信仰崇拜体系上的合一。从而使三教合一概念的内涵有了质的飞跃。

        在三教全流的大形势之下,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三教堂”这样的特殊建筑。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36/36747/19708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