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醉挽绫 > 第127章 代沟

第127章 代沟


巴拿马13日与台湾断绝关系之后,台湾现有的所谓“邦交国”就剩下2o个了。但就算台湾真变成零邦交,台湾人根本不受任何影响,台湾零邦交对谁有影响呢?——对坚持台独的台湾现任领导人和坚持台独的前领导人有影响,他们不能...

        “台湾”名称的两种繁体汉字书写

        “台湾”(汉语拼音:Taian)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右图上方为“台湾”名称的繁体汉字正式书写,在台湾地区官方“国书”、文件和教科书等正式场合中使用;[27][28]下方的书写多用于民间与媒体。[29]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3o]秦朝称“瀛州”;[31]三国时期称“夷洲”;[32]隋朝至元朝称“流求”。[33][34]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35]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36]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37]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38]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华台北”。[39]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语I1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o年代前是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4o]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高砂国”、“高山国”。[41][42]

        公元3世纪三国孙吴政权派万余人开台湾

        台湾同大6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6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6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6分离。[45]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6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46]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6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台湾的先驱。[47]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48]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49][5o][51]

        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3o]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o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32]是中国大6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台湾的开始。[44][53]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54]

        明代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绘台湾附近海域

        隋代大6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湾)。[33][55][56]9至1o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57]

        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4]大6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58]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福建厦门),虽然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内,却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次官署设置。[5][6]

        共8o张

        台湾地区历史地图及行政区划沿革

        明朝初期仍设澎湖巡检司,直至1387年因实施海禁而废除,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59]

        明朝以后大6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永乐年间郑和率船队曾在台湾停留。[6o]17世纪2o年代的明朝末叶大6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展以极大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61]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1628年闽南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垦荒定居,各地逐渐形成许多村落。[62]台湾自此进入大规模开时期。[63]

        荷兰、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

        主词条: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大员港市鸟瞰图》描绘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

        随着15、16世纪的地理大现,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欧洲新兴的海权国家纷纷往亚洲拓展势力。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65]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66][8]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68]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69]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7o]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郑成功是郑芝龙之子,1624年生于今日本长崎县平户市,[76]早年以厦门为根据地起兵抗清,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因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大修船舰,倾力筹划驱逐侵据台湾的荷兰人,收复国土。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04/104973/4792560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