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回到三国去捣乱 > 第二百零六回 太史慈逃亡

第二百零六回 太史慈逃亡


一般所说的江东一般是江东六郡,乃是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庐江郡、豫章郡以及九江郡(一说庐陵郡,但庐陵郡建设于建安五年,比九江郡更晚)。在其后的多年里,江东六郡曾多次因为政治需求被分割,划分出淮南郡、蕲春郡、鄱阳郡、建安郡、临川郡、新都郡等等,可能是东吴为了将自己的地盘显示的要大一点才设置的。

        袁术在淮南,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建安四年改回九江郡。而孙权除了荆州,基本上便是被禁锢在扬州五郡,这辈子都没有逾越过那道门槛。

        如今孙权得了丹阳郡,尚且沾沾自喜,但丹阳之中却依旧有许多刘繇旧部,个个拥兵自重,严重危害到孙权的统治。而太史慈便恰好是其中之一。

        太史慈收拢刘繇旧部,再加上自己新征兵马,总计两千有余,皆是屯扎在泾县。泾县乃是一个大县,地处丹阳中央,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孙权却只顾在秣陵巩固自己势力,却丝毫没有顾及到来自丹阳内部的危险。

        周瑜战略眼光与孙权明显不同,泾县他势在必得;而且太史慈也是一员勇将,若是能够收为己用最好不过。当然,是收给孙策用,不是孙权用。

        在一个春夜,周瑜与程普等人秘密商议完毕,众人皆以为泾县必须拿下;只不过孙权要求年秋之前不准出兵,实在是让程普等一干老臣急坏了。不过周瑜似乎并不害怕,他要求先斩后奏,泾县拿了下来,孙权也无话可说。

        得到了程普黄盖等老臣的同意之后,周瑜便偷偷领了本部两千人马,趁夜径直朝泾县奔来。泾县奔来就是个大县,两千兵马想要将之围困似乎并不太可能。好在丹阳太守周尚,也就是周瑜的叔父又偷偷支援了周瑜三千兵马,周瑜手中的部队才渐渐有模有样。

        次日清晨,周瑜领兵于前门搦战,太史慈听闻周瑜领兵到来,也听说过此人名声,闭门不战,周瑜便将泾县围困,独留西门,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围城手段。

        如果想要将人困死,那就要四面皆围;但周瑜并不想这么做,他不能打持久战,不然孙权必然生疑。所以他强攻另外三门,留下一门让太史慈逃跑,西门外又埋伏有伏兵,太史慈怎么说都会被擒下。

        自此三日,周瑜每日连连攻城,而太史慈手下多是山野村民,被强拉来做兵壮,日日守城,苦不堪言,每日降者甚多。久而久之,原本两千人的部队仅剩几百人尚在死战。周瑜深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不敢太过逼迫,便令手下深夜登城,延城墙防火,敌军果然大乱,太史慈见泾县也守不住了,连夜从西门奔逃,周瑜除了三日时间,几乎没有花费多大力气便攻下了泾县。

        不过泾县并非周瑜所要,他心中更重要的是太史慈这员骁将,即便不能收服,那他也必须将之杀死,否则后患无穷!西门之外早有伏兵,备有绊马索,就等太史慈到来。

        但或许就连周瑜也没有想到,太史慈慌乱之中却也机智不减,遇见能够隐遁人马的丛林、沼泽地带他便立马换路,从只有自己知道的小路遁走。一路之上埋伏良久的伏兵没有遇见太史慈,连忙到周瑜帐中汇报。周瑜大惊,急忙自带数十兵马,循着马蹄印追踪太史慈。

        一路西进百里便是长江岸口,若太史慈借此逃跑,那边是放虎归山!好在太史慈人困马乏,周瑜率领几十名骑兵连夜奔波,终于在天明之前,遇上了在长江口寻找渡船的太史慈。

        太史慈连夜奔波,人困马乏,只要周瑜等人一拥而上,便能够将之擒拿。不过若是如此,太史慈必然背水一战,即便最后累死,说不得还能将周瑜一众全数拉来陪葬。

        果然,太史慈见周瑜率兵到来,不顾身体疲乏,立马背对长江横枪立马,似乎表明立场要与周瑜死战。周瑜见状也不着急,而是下马说道:“阁下,在下庐江周公瑾,能否与阁下一叙?”

        周瑜的名号江东几乎无人不晓,不仅他一家上下出了俩三公的缘故,就连周瑜本人也因为文武双全、精通音律而名扬江东。太史慈未曾想到,竟然是传说中的周美郎亲自带兵拉捉拿自己,当即在马上回应道:“尊驾大名如雷贯耳,只恨子义与尊驾敌对,恕在下拒绝!”

        周瑜思衬良久,竟是微微一笑,解下身上的兵刃,略带挑衅的朝太史慈道:“太史慈乃忠义之人,在下手无寸铁前来与阁下一叙,想必阁下不会加害!”说罢,周瑜也不等太史慈反应,径直走了过去。

        太史慈见周瑜如此信任自己,又望着得到军令而逐渐后退的数十名骑兵,心中不仅不疑反是感激,当即下马与周瑜行礼,开门见山道:“尊驾可是来招降乎?若是如此,恕在下宁死不从!”

        周瑜闻言一惊:“却是为何?”

        太史慈向东方望去,拳头渐紧,答道:“依在下所想,某在泾县多日,孙权早已该派兵前来围剿,如今迟迟未动,只有自秣陵传来的安抚百姓的条文。又过了如此长久的日子,阁下才姗姗来迟,想必是孙权想要先巩固丹阳事业,进而缓缓侵吞江东吧!”

        这太史慈不仅勇武过人,还有这般军事头脑,周瑜暗暗称奇,对于一员将领他也不多加隐瞒:“我等早已劝诫主公,让他速攻泾县,进而取吴郡、会稽郡以及豫章郡,不到半年便可平定江左。无奈……哎,实不相瞒,在下此番前来围剿,也并未告知主公……”

        太史慈见果然如此,心中竟然为周瑜感到愤愤:“如此主公,只能安坐他人打下的基业,自己如何能够争夺天下?安抚州郡,只需要派遣一官吏便可,岂能让所有士气正旺的部队停歇?在此人手下,某之勇武,只怕根本无法施展!”

        周瑜虽然深以为然,却又故意反驳道:“汝在刘繇手下不仅不得重用,刘繇本人也只是守成之人,为何你愿意忠诚于他?”

        说到这里,太史慈仿佛想起了什么,态度瞬间改变:“武人所奉者,唯义字而已!刘繇乃吾伯乐,纵然他无法让我展示所有实力,但也未曾亏待于我,若非遇到与之匹配的伯乐,我何忍叛之……嘿嘿,若如今在秣陵的是孙策,我说不定还愿意投靠。”

        周瑜与之交谈甚久,发现太史慈似乎很是看好孙策,心中暗喜,故作惆怅道:“然而孙策有弑父嫌疑,不忠不义……”

        此乃周瑜欲擒故纵之计,因为为了贬低孙策,孙权已经打破当初程普的规定,前不久派人将孙策的“劣迹”散布出去,以巩固自己江东势力。虽然他的举措遭到程普等当事人的一概反对,但孙权一意孤行,为了打压自己的兄长根本不择手段!

        果然,太史慈闻言立马火了,怒道:“纵然我对孙策知之甚少,但弑父之举岂是一英武义士所能做出?吾听闻汝乃孙伯符异姓兄弟,如今不仅不信任他,侍奉左右,反倒投靠与之敌对的孙权,真无信义也!某宁可身死,也不愿投靠此等不忠不义之人!”

        连太史慈这种外人都选择相信孙策,而孙坚的家臣反而抓着孙策不放……哎,这不就是在故意撵走孙策,好让孙权上位吗?想必程普看到如今的孙权,心中也会有两分的后悔吧!

        见太史慈这般模样,周瑜也不再隐瞒,说道:“实不相瞒,在下既然是伯符义弟,岂能做出背信弃义之举?”说及此处,周瑜压低了声音,免得周遭的人听见,“某帮助孙权攻取江东,只为来日迎回伯符,取得天下!若子义有意,可前往荀罡处投靠伯符!”

        太史慈闻言大惊,他没想到周瑜还有这般打算,虽然他打算斥责周瑜毫无信义,但心想这不过是一个计谋罢了,所谓兵不厌诈,他侍奉的本来就是孙策,如今诈降孙权,何来无信无义之说?只能说孙权自己傻,信了自己的敌人罢了!

        更何况,太史慈自己倒也想看看孙策为人,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一般英气非凡,令无人沉醉其中。思来想去,太史慈咬了咬牙,答应了周瑜。如果孙策不合自己的意,那自己再回到刘繇身边也不迟。

        “某已安排人马带你渡河,我佯装被你打伤,你趁乱逃跑。切记,一路之上莫要遗漏身份,前往荀罡处也不可表露自己才能,免得被荀罡发现!将汝扣留!”

        太史慈会意,随即佯装一言不合将周瑜打伤,周瑜应声倒地,周遭人马连忙上来救援。太史慈便趁乱上马,顺着长江逃跑,果然遇见周瑜所说的渡船,船上之人正是自己的同乡马忠;马忠前番被周瑜俘虏,便投靠了周瑜,周瑜以他忠勇,便将此事交给了他。

        见周瑜追兵将至,太史慈赶紧上船渡江;追兵又放出乱箭,皆是被太史慈挡回。未几,江面之上雾气四起,渐渐寻不得太史慈踪影。

        众人见太史慈成功逃离,心中愤愤,四处寻找渡船要渡江追逐太史慈;唯独周瑜,先是故作懊恼,进而背过脸去,露出了一抹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02/102331/4779422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