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热血残汉 > 第十一章 北地人的呐喊

第十一章 北地人的呐喊


“将军自己又是羌族大英雄,这一代的先零羌人各部同样苦于各族欺压很久了,只要将军免除他们的税收,答应保护他们,聚拢他们不是难事。”

        “富平城虽然残破,但是根基还在,只要有五千人,很快就可以修复。而北面的丁奚城虽然小,但是城池完好足以容纳数千人驻扎。”

        “现在将军一战平定了丁零,各部闻风丧胆,哪里敢轻易来犯?但要是将军一朝离去,则各部畏惧之心尽去,再想回来可就难了。”

        伐同也劝他道:“这里的草场是如此的丰美,河水是这样的甘甜,正是上苍赐予我们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岂能轻易放弃?”

        “只要能坚持数月,各部族迁来后何愁人口兵马?”

        “王上的威名震慑南北,他的睿智比雪山更高,他既然让我们来到这里,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不应该遇到困难就退缩回去。”

        李思本也不愿就此灰溜溜的回去,顿时就有点动心,思考再三,他一拍大腿道:“好,我们不走了,就留在这里。”

        他抓起王连的手道:“是上天派你来帮助我的呀,此事若成我一定要在王上跟前举荐你,让你才华得以尽情施展。”

        王连淡然笑了一下,答道:“我不过是一介遗民,能保全性命见到王师重临北地已经是邀天之幸了,岂敢再奢求什么高官厚禄?”

        “只求乡人可以回归故里,不再泪洒胡尘就此生无憾了。”

        王连,一个纯正的北地郡廉县(现在银川市)汉家子弟,只是自他出生以来就没见过汉家的政权是什么样子。

        匈奴人、羌人、鲜卑人像走马灯一样轮番袭扰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却从没有谁想到过要在这里建立起真正的统治。

        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善于积累财富的汉人进行着残酷的剥削。

        但即使是这样,王连的父辈和其他几家汉族豪强顽强的在这里筑起了坞堡,一直生存到了今天,其中经历的艰难困苦实在是难以言表。

        他在率领商队南下临泾时意外得知了秦州大军准备北上的消息,立刻就卖掉了所有财物招募豪杰连同自己的族人一共五百多人投军一同北上。

        李思嘉奖他的忠义,破格任命他为军中司马,令他率部作为大军先导。

        秦州大军一旦南撤,他不但会血本无归,只怕连家人的安全都成了问题,叫他如何能不着急?

        所以在得到了李思的同意后,他立刻起身前往廉县劝说各家豪强迁徙到富平。

        他的行动进展的异常顺利,在檀石槐死后鲜卑混乱的局面让这些汉家遗民早已难以承受,现在可以重回大汉治下,自然是万分愿意。

        就算是有些人舍不得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家园,但是一旦多数人南迁他们也无法生存下去,也只能一起南下。

        而原本实际掌控这里的鲜卑乞伏部落在和丁零人的战斗里损失惨重,根本不敢得罪一举灭亡了丁零人的明人,只能任由他们南下。

        还有些散布在安定郡、北地郡和上郡北部一带的汉人或者说是自认为自己是汉人的部族也纷纷赶来。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两万多汉人顺利的来到了富平,他们齐心协力清洗并修复了富平城,使之重新成为了一座牢不可破的坚城。

        与汉人一同到来的居然还有一些鲜卑小部落。

        鲜卑人正处在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急剧变化的阶段,首领的权力日益增大,但是稳定的继承制度却还没有建立起来。

        许多在权力斗争里失败的贵族或者根本无望继承大位的首领子嗣干脆选择了出走重新建立自己的部落。

        但是小集团要想在草原上生存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听闻南面强大的汉人重返富平后,很多人就动了前往富庶的汉地生活的念头。

        这里面第一个到来也是最为强大的一个部落是由拓跋部分裂出来的,首领叫拓跋匹孤。

        他是拓跋氏首领拓跋诘汾的长子,但是一直不得宠,知道自己竞争不过弟弟拓拔力微他干脆的离开了。

        他和王家关系很好,所以就一起来到了富平。

        他的手下有五百多彪悍的骑兵,自然得到了李思的极大欢迎,被直接任命为了司马。

        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实际上历史上正是他开创了赫赫有名的秃发鲜卑一族,而他的弟弟拓拔力微则真正奠定了纵横北中国数百年的拓跋鲜卑家的基础。

        这段时间李思自己也没有闲着,他奔波在各个羌人部落之间,或利诱,或威胁,使得上万帐的羌人部落来到这河套一地加入了他的政权。

        当杨秋带着两千援军押着大批辎重到来时,富平的局势终于彻底的安定了下来。

        这次疯狂地北伐终于得到了丰硕的果实,水草丰美的河套一带大半就此落入了明人的手里。

        这是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战略行动,不但安定、北地两郡事实上沦为了李归的势力范围,北方民族南下关中的势头也被彻底的遏制了。

        但是在遥远的关中,此刻无论是李归还是他的手下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取得了怎样的丰功伟业,他们也没有心思关心。

        因为雨,雨一直下,一直下了整整二十天。

        关中地区在秦、西汉、新三朝一直都是国家的核心所在,人口众多,所需的粮食也就特别多。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郑国渠、漕渠、龙首渠和白渠等一系列重要的水利工程相继出现,使得原本贫瘠的渭北平原等地尽皆成为肥沃的水浇良田。

        而或是天然或是人工造就的大大小小两百多个湖泊点缀其间,一派水乡景色是后世的关中人民难以想象得,令人唏嘘。

        但是在东汉时期,由于国家重心的东迁,许多水利设施都因为淤塞而荒废了。

        因为水利设施被破坏,关中的水患自然一年比一年严重,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水利设施的破坏程度,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0/10442/61086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